近年来,广德市紧扣“学思想、强党性、重实践、建新功”总要求,创新推行“教育精准化、载体场景化、成效可视化”的党员教育“三化”模式,让党员教育从“纸上谈兵”变为“实战练兵”,从“单向灌输”变为“双向互动”。
“菜单式”供给,让教育内容“精准滴灌”。聚焦不同党员群体的差异化需求,打破“一锅烩”的传统教育模式,量身定制“学习菜单”,让教育内容更对胃口、更接地气。针对机关党员,定制“赋能型菜单”,邀请专家学者、业务骨干围绕党的创新理论、经济发展、基层治理等领域开展专题授课,不断提高干部履职及服务群众能力。针对(村)社区党员,定制“融入型菜单”,围绕乡村振兴、矛盾调解、应急处理、老年服务规范等实用知识开展授课,通过“理论讲解+模拟演练”的方式,让(村)社区党员快速掌握服务群众的“硬本领”。针对退休党员,定制“暖心型菜单”,重点突出红色传承和健康关怀,开设智能手机使用、健康养生讲座、书画摄影等“适老课程”,同时组建“银发宣讲队”,邀请其走进校园、(村)社区讲述红色故事。通过结合党员职业特点和兴趣特长,建立“需求清单、资源清单、项目清单”三张清单,精准匹配教育资源,让党员“学有方向、做有抓手”。
“沉浸式”体验,让教育载体“活色生香”。打造“线上+线下”“静态+动态”的立体化教育阵地,创新教育场景和形式,让党员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初心、提升能力。线上搭建“云端课堂”矩阵,依托共产党员网、“学习强国”、各级先锋网等线上平台定期推送学习内容,形成“随时随地可学”的资源库。建立“流动党员学习群”,为外出党员提供“云端课堂”,运用动画、短视频等可视化形式解读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,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,同时鼓励党员分享学习心得、交流思想感悟,确保教育“不掉线”。线下依托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、“红色星期六”党员志愿服务活动,通过面对面交流、手把手教学,解决党员在思想、工作、学习中的实际问题。同时结合各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远教站点,将教育阵地延伸到实践一线,并充分发挥党校、革命纪念馆、烈士陵园等阵地,开展集中培训、现场教学、讲授专题党课,让党员在红色教育中感悟初心使命。
“实践型”转化,让教育成效“落地生根”。把党员教育成效体现在服务群众、破解难题的实践中,坚持“学用结合、以学促干”,让教育成果可感知、可检验。设立“党员先锋岗”“责任区”,围绕本职工作定目标、亮承诺、抓落实。窗口单位党员用“最多跑一次”的政策知识优化服务流程,企业党员用创新理论指导技术攻关。组织党员深入一线参与实践锻炼,通过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、各类“党员志愿服务”等活动,定期走访居民、商户,收集诉求清单,针对性开展政策宣讲、帮扶解困、环境整治等服务,让党员在为民服务中强化宗旨意识,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的能力。搭建“邻里互助”实践载体,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、小区党群服务站,推动党员带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、矛盾调解、文化活动组织等,在融入基层治理中提升教育实效。建立实践成效评价机制,将党员参与实践活动时长、群众满意度、问题解决成效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,与评优评先、晋升发展挂钩,激发党员参与实践的主动性。完善跟踪反馈机制,通过定期座谈、群众评议、案例复盘等方式,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,动态优化教育内容和实践形式,确保党员教育成效持续深化、落地生根。